当前位置:
首页 > 文传视野 > 正文
第二届中国公共传播论坛在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新闻学院)成功举办
发布日期:2021-11-01 字号:[ ]

   为深入研讨数字社会中的公共传播问题,由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新闻学院)主办、东北师范大学公共传播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承办的2021第二届中国公共传播论坛于10月30日成功举办。东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王延、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胡百精以及国内新闻传播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论坛,超过三千人次在线观看论坛直播。

 

   10月30日上午8:30,第二届中国公共传播论坛正式开幕。为响应疫情防控号召,与会领导、专家学者相聚云端、共襄盛举。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新闻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张文东教授主持开幕式并向所有与会嘉宾表示诚挚欢迎。张文东院长首先回顾了两年前举办的第一届中国公共传播论坛,并表示在部校共建的支持下,为了深入推进公共传播研究、探讨数字化转型对公共传播与社会治理所带来的影响,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新闻学院)积极筹办第二届中国公共传播论坛,邀请各位专家学者共话数字化转型时期公共传播与社会治理的新命题。


   东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王延代表东北师范大学致辞。他表示,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新闻学院)举办第二届中国公共传播论坛,彰显了部校共建中高校的责任与担当。在部校共建的支持下,东北师范大学公共传播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自成立以来通过科研项目、咨询培训、智库建设、学术研讨等方式,在舆情治理、公共关系、媒体运营等领域积极服务地方社会发展,助力国家和地方社会治理,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希望依托论坛这一高水平的学术研究与交流平台,研究中心可以进一步凝练方向,突出特色,打造东北亚公共传播研究的高地,努力构建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公共传播理论体系与学术话语体系,服务于新时期党的新闻舆论事业。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胡百精教授作为受邀嘉宾致辞。他指出,公共传播是当下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新境况,多元主体的介入使之充满可能性与挑战性,学界在公共传播领域的讨论也日益激烈。技术要素已经成为推动社会治理共同体构建的重要的驱动力量。一方面要求我们要尊重个体,赋予个体更多的表达自我主张、利益和价值的平台和权利;另一方面,如何平衡好自由与秩序、个体与共同体的关系已经成为重大的历史课题。他提到在研究展开的过程中,要以概念为导向,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持续补充该领域知识增进与理论构建的缺陷。在此背景下,第二届中国公共传播论坛的召开,体现了学术研究服务于社会实践,服务于国家发展的自觉性,使部校共建的价值得到了充分的彰显。希望东北师范大学公共传播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以中国公共传播论坛为纽带,进一步汇聚学术智慧,加强学术合作交流,建设高端智库,深入开展公共传播领域的学术研究,打造“政产学研”链条,经世致用,让科研成果服务于国家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

   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新闻学院)副院长史册教授主持主旨演讲环节。来自国内新闻传播知名院校的八位权威专家学者做了精彩的发言。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喻国明教授的发言为“新传播时代舆情研究的三个重点”,他强调了当下公共传播和舆情研究中精英化传播到泛众化传播的转变、认知时代向体验时代的演变与公共传播领域的边界扩张三大研究重点。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新闻学院胡百精教授在“共识与秩序——中国传统公共性的价值来源”中强调拓展公共理性与再造社会共识应利用好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特聘院长张昆教授发表“关于‘寰球民意指数’的思考”主旨演讲,强调了当下“民族的时代”这一重要特征以及开展全球性民意调查的重要性及方法。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院长隋岩教授讲话主题为“加速社会与群聚传播:信息现代性的张力”,他表示从大众传播到社交媒体传播,既涉及到媒介技术的加速,也包含着主体的信息需求不断扩大的因素,需要进一步去研究、探寻其发展规律。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陈昌凤教授在“数据主义与技术价值观”主旨演讲中具体阐释了数据主义的发展过程及其价值观。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院长吕新雨教授发表了“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传播”的主旨演讲,她表示社会主义公共传播中的挑战在于对权力进行监督的同时,想象和建构自由民主和共享的社会主义公共传播体系,实现跨学科融合。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院长张明新教授的“大数据时代的健康传播”提出应充分利用大数据的手段来促进健康传播的效果与公众健康素养的提升,从而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郭小安教授在主题为“观看的无奈与正义:新媒体环境下液态监视的弥散性与新型视觉政治逻辑”的主旨演讲中总结道,新媒体时代的监视结构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公众在自我量化中的自我关注和自我书写彰显着个体在日常政治实践中的能动性。
   学者们一致认为,随着社会加速步入数字化生存时代,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命题,应当充分认识到数字技术对公共传播实践带来的影响,实现多元主体的协商、对话,增进国家与社会的治理效能,以适应公共传播发展的新趋势。
本届中国公共传播论坛共设四个分论坛,分别围绕“数字治理与公共参与”“数字化时代的主流媒体与公共传播”“多元群体的数字化生存”“数字化时代的健康促进与科学传播”四个主题进行讨论。针对重大战略性议题,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60余位学者相聚云端,在公共参与、数字化生存、健康传播等领域展开对话交流和思想碰撞。分论坛会议吸引了全国新闻传播院校的近500位师生参与听会,会场交流充分、讨论热烈。

 

    本次论坛中,既有掌声不断也有激烈讨论,既有学术的研讨也有思维的碰撞,学术氛围浓厚,参会师生受益匪浅。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第二届中国公共传播论坛为传媒学界和业界搭建了优质学术交流平台,同时也成为新闻传播学相关领域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助推器。本次论坛顺利召开,与会师生对于论坛主办方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新闻学院)的组织策划予以高度评价,并热烈期待下一届中国公共传播论坛的举行。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新闻学院)期冀该论坛能够持续吸引中国新闻传播学科优秀的专家学者与会研讨,深化公共传播领域研究,开创学科发展新局面。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传媒学术网




金沙2004路线js5(中国)有限公司-搜狗百科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16947号-1